![]() |
| ||
![]() | ![]() |
回最新文章列表│瀏覽:472
新加坡暴亂
總理下令全面徹查 新加坡反思暴亂原因
新加坡發生暴亂後,政府宣佈將在「小印度」實施臨時禁酒令,總理則下令徹查暴亂原因,而有分析指出事件或反映外勞心存不滿已久。
日前新加坡的小印度區暴亂因一起致命車禍引起,死者是33歲的印度籍建築工人薩蒂威爾。
警方在周一記者會上透露更多詳情,指出薩蒂威爾在事發前曾喝酒。他酒醉後強行登上一輛載滿印度客工的巴士,並在車上鬧事。當時車上女助理要求他下車,過後他在轉彎處被同一輛巴士撞上。
意外發生後,鬧事者砸窗將55歲的新加坡司機強行拉下車毆打,也對38歲的女助理動粗,並演變成大規模暴力事件。
實施臨時禁酒令
小印度是南亞客工在周末喜歡聚集的地方,一到周末往往變得非常擁擠。附近住宅區居民曾投訴一些客工經常酒後鬧事,對該區治安表示擔憂。
該區議員呂德耀在事發現場巡視時,發現多數被捕的鬧事者身上都有酒味。他表示政府將檢討限制該區售酒執照數量。而內政部第二部長易華仁也宣佈,警方將在來臨的周末暫時禁止該區商店售賣酒精飲料,並在該區加強警力以確保問題能得到有效控制。
記者在周一下午到暴亂事發地點,發現除了柏油路上有焦黑痕跡和警惕的便衣警察在周圍一帶巡邏外,情況一切如常,只是少了往日的熱鬧。
缺乏渠道宣洩不滿
意外事故地點:警方呼籲目擊者提供資料
暴亂事件平息後,媒體和網絡評論除了對鬧事者的激動情緒感到震驚外,也認為暴亂發生可能有更深層的原因,包括新加坡對外勞的過度依賴、政府沒有即時察覺客工聚集可能造成的問題以及客工面對雇主不平等對待而心中積累著不滿情緒。
《聯合晚報》報道,新加坡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許林珠博士認為,暴亂事件顯示,鬧事群眾把在原住國對政府不信任的心態沿用在新加坡。
她指出,鬧事者都有同樣背景,對當地警察和維持秩序欠缺信任,因此一有事就會通過集體暴力行為解決問題。
一名曾居住新加坡的澳洲國立大學學生博樂科爾則在《小印度暴亂的教訓》一文中認為,許多新加坡客工顯然已經心存不滿,卻因為沒有宣洩的渠道,最終採取了極端的方式引起注意。
據作者觀察,客工所遭遇的不公平對待在非政府組織網站上時有報道,但卻不被新加坡主流媒體重視。
去年,近百名中國籍巴士司機因不滿不公平對待而進行非法罷工,引起廣泛關注。這些司機表示曾向公司反映不滿,但都不得要領,所以最後不得已訴諸罷工。帶頭罷工的其中四名司機後來被監禁一個多月,另29人遭遣返。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已下令內政部設立調查委員會徹查暴亂原因,該委員會也會檢討應對現有外籍勞工聚集的措施。李顯龍指出這是一起孤立事件,籲請人民不要煽動排外情緒抹黑所有外籍勞工。
將被提控
新加坡最後一次暴亂發生在44年前,現在多數民眾都未曾在國土上經歷過暴亂,因此對於滋事者推翻警車,縱火焚燒警車的行為感到難以置信。
當局在暴亂發生後,出動了警察特別行動指揮處和尼泊爾廓爾喀(新加坡稱辜加)警察團,在兩小時以內迅速控制局勢。雖然全副武裝到場對付肇事群眾,但警方表示並未向鬧事群眾開槍。
警方進一步透露,在凌晨逮捕的27人中,除了兩名孟加拉人和一名新加坡永久居民外,其餘都是來自印度。警方之後也到客工宿舍帶走了另外20名涉嫌參與暴亂的人。
部分暴亂滋事者將在周二面對提控,而肇禍司機也已被警方以疏忽致死罪名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