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最新文章列表│瀏覽:499
活廖死張
「奇怪?這是誰送來的訃聞?」台中、雲林等地張廖家族守著「活廖死張」祖訓,活著姓廖、死後姓張,很多不知典故民眾接到訃聞,看到上頭姓氏寫著「張公」、「張媽」,一頭霧水,以為是送錯家。
訃聞送錯?遵循「活廖死張」習俗
圖: 活廖死張
台中市李姓市民說,日前他接到朋友轉送來的訃聞,他打開來看,裡頭寫的是「張公」,他查遺族的名字,發現其中有一個名字和他的下屬同名,但下屬是姓廖才對,細問才知道有「活廖死張」的習俗。
「你是清廖還是雙廖?」台中市政府技監、張廖家廟主任委員廖德淘說,他從年輕時就常被問到,原因是姓廖有分「清廖」與「雙廖」,清廖生死均稱廖,雙廖生姓廖、死則歸張,有「廖皮張骨」、「活廖死張」的祖訓,成為特殊文化。
廖德淘指出,「活廖死張」源自於6百年前、元末明初,官宦子弟張愿仔避難,入贅福建省詔安縣官陂鎮廖三九郎家,發誓生子承嗣廖家後代,由於入贅無法入祀廖家、張家祠堂,經家族討論後另立堂號,從此子孫生姓廖、死後姓張。
廖德淘尋根考證,現居官陂鎮民九成七是崇遠堂後人,大部分都改姓張,清朝來台開墾的族人,落腳雲林縣西螺、台中市西屯一帶,至今散居各地,約有卅萬人,代代遵守「活廖死張」祖訓,成為台灣獨特風俗。
廖德淘說,家族成員不是複姓張廖,成員不管是戶籍、身分證、兵役資料、買賣契約等,都以廖姓登記,過世後,包括神主牌位、墓碑、訃聞等,都書寫為張姓。
西屯區張廖家族有「活廖死張」祖訓,但其中一支族在日據時代,被登記為複姓「張廖」,從此不再生死兩姓,原因眾說紛紜、不可考,包括台中市議員張廖萬堅、張廖乃綸,都是這個支族的成員。
活廖死張 原文: 訃聞送錯?遵循「活廖死張」習俗